剛剛看新聞才知道原來中醫醫院也是有看急診的
我一直以為急病要看西醫
慢性病要看中醫
那中醫的急診室到底是看哪些項目呢?
中醫的急診也是24小時的嗎?
謝謝
er">
目前在大陸才有,台灣若能開放中醫也能用注射筒時,中醫急診當然也會有。
以下的文章可以解答你的問題
中醫不是慢郎中 中藥一樣治急癥
東方網4月13日消息:“許多人都認為中醫是慢郎中,治不了急癥。這絕對是對中醫的誤解。”中國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急診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冠心病協作組組長瀋紹功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十分嚴肅地強調。
瀋教授驕傲地接著說,“事實上,中醫治療急癥歷史悠久。建國以來,中醫急診醫學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急重危癥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上個世紀80年代,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為促進中醫急診醫學的發展采取了一繫列措施,成立了全國中醫急癥十大協作組,極大地推動了中醫急診醫學的研究。臨床實踐證明,中醫中藥在急診中的作用功不可沒,效果顯著。”
瀋教授告訴記者,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很多大型中醫醫院已經配備了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重癥監護設備以及相配套的急診搶救手段。復方丹參滴丸、麝 保心丸、心痛舒噴霧劑已成為治療心絞痛常用的藥物。同時,還有多種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中藥靜脈制劑,如參麥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並有一繫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證的中醫急診必備中成藥。臨床應用表明,中藥靜脈制劑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上起著重要作用。
瀋教授說,中醫急診是中醫的重要內涵,也是中醫療效的體現。中醫急診有過輝煌的歷史,中醫兩次學術的突破都跟急診密切相關。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創建了外感熱病的辨證論治體繫;明清時期“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體繫的出現,奠定了“溫病”學的基礎。因此,中醫急診醫學,無論是臨床與療效或者理論與學術,都是必須充分重視和振興的學科。
1984年,衛生部中醫司在重慶召開了全國中醫急癥工作座談會,這是就中醫急癥問題建國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召開的第一次會議。與會者一致認為,要加強對中醫急診醫學的深入研究。同年4月,又專門成立了5個急癥協作組:熱證(分南方組和北方組)、中風、厥脫、血證、痛證(胃痛和心痛)協作組。瀋教授擔任心痛組組長,是中醫診治心血管急癥的學科帶頭人。全國急癥協作組的攻關目標是:制定國家中醫急癥診療規範;研制適用於急癥的中藥新藥。
瀋紹功身為急癥協作組組長,帶頭組織全國19個主要省市的調研和近90種省級以上雜志的檢索,針對1970年以來中醫藥診治冠心病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辨證序列方藥診治冠心病”和“冠心病宜從痰論治”的新思路。先後制訂了冠心病的心絞痛、冠心病的心律失常、冠心病的心力衰竭、冠心病的心肌梗死中醫診斷療效規範。這套診療規範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和重視,199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下文執行。
為了提高辨證的準確性,他們將冠心病的中醫癥候分成6類:心氣虧虛、心陰不足、心陽不振、痰濁閉塞、心血瘀阻、寒凝氣滯。每類都確定了必備的主癥和兼癥,然後參考舌脈征像加以確定。如果癥狀與舌脈征像分離則“舍癥從舌”。
瀋教授介紹說,過去治療心肌梗死西醫有一套療法,但成功率不高。1956年,提倡中西醫結合後,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纔明顯下降。瀋教授反復強調,中醫的最大特點,是看病更要看證,必須辨證論治。證不一樣開的方子也不一樣。治法要隨證而變,證變法變。以冠心病為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臨床主要表現為氣虛血瘀或氣滯血瘀,治療以活血化瘀、補氣活血、芳 溫通為主。但是,到了90年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飲食結構和習慣的改變,競爭壓力的加劇以及環境的污染,使冠心病的中醫癥候譜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氣虛血瘀或氣滯血瘀證日漸減少,而痰濁閉塞證類卻大量增加。經臨床近2000例調查顯示,瘀證隻占17%,痰濁證占63%。瀋紹功率領的協作組從痰著手,治法從“補氣活血”改為“補氣祛痰”,從“理氣活血”轉到“痰瘀同治”上來。采用溫膽湯和三參飲化裁的組方,明顯提高了中醫診治冠心病的療效水平。
他們通過多年對動物實驗和人體臨床觀察,發現脂質代謝紊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原因,冠狀動脈血管內壁的破損是痰濁證的主要表現,從痰論治可以糾正脂質代謝的紊亂。他們研制開發的補心氣口服液、滋心陰口服液,前者補氣祛痰,後者養陰化瘀,專門用於冠心病氣虛痰阻證和陰虛血瘀證。用於治療心絞痛的心痛痰瘀互結證的心痛舒噴霧劑,使用時隻需往舌下一噴即可,方便實用,療效迅捷,優於硝酸甘油片的舌下含化,而且沒有副作用。既有臨床結果又有文獻依據,為治療冠心病開闢了一條新思路。
中醫急診醫學的飛速發展,一大批專門用於冠心病等急癥的中藥制劑,正在臨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參麥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用於心肌梗死中的虛證;清開靈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等用於實證。這些急救藥品,可以直接通過靜脈注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協作組研制的補心氣口服液、滋心陰口服液和心痛舒噴霧劑,也已被國家批準為準字號中藥三類新藥,在中西醫急癥的救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臨床應用結果顯示,中藥制劑用於急癥的治療已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瀋教授指出,中藥制劑不僅在急癥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在抗感染方面,也有新的突破。西醫對於細菌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但是,殺菌後殘留在人體內的內毒素卻無法排出來,會刺激腸道引發偽膜性腸炎,是感染性休克的主要致死原因。西醫對抗感染後的這種“內毒素”沒有理想的辦法,中醫用大黃濃汁灌腸即可解決。
中醫藥治療急癥有過輝煌的歷史,近代又有不小的進展。瀋教授激情地說:“中醫不是慢郎中,中藥一樣治急癥。”
參考資料
http://finance.eastday.com/epublish/big5/paper409/1/class040900015/hwz1080553.htm
留言列表